

哀之以鉴,何以再哀之?
凤眼看中欧 曹骞武/特邀作家 1918年3月,一场流感爆发于尚处一战战火中的欧洲。据估计,1918-1920年,死于流感的人数可能超过5000万,让一战的死亡人数都相形见绌。战争与瘟疫是死神的双翼,凡经人间,生灵无不涂炭。经历四年战火荼毒,1918年的欧洲,各国公共资源早已...


小口罩,大冲突
大西洋畔 康采思 / 特邀专栏作家 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平常微不足道的口罩,居然在非冠肺炎疫情中成为了“命根子”,并引发了如此众多的冲突。 与中国及东亚地区民众齐刷刷、自愿自觉地遵循防疫三部曲——社交隔离、佩戴口罩和勤洗手不同,欧美在“戴与不戴口罩”的问题上,一直态度含混...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西方“新冷战思维”
渔樵闲话 舒健勤 / 特邀专栏作家 在全球还饱受新冠病毒肆虐之时,西方的某些政客闲得心慌,不断出来表演、甩锅和搅局。4月10日,日本和美国相继呼吁本国企业撤出中国。媒体报道,日本宣布提供20亿美元的资金用以支持日企撤回日本,2亿美元支持日企搬离中国转向东南亚等地区。美国白宫...


做属于自己的夫妻肺片
留学天地 作者:三十 今天高峰博士公开答辩,邀我参加,特别为他感到高兴!他能顺利毕业,我很意外。 三年前我们在VUB餐厅碰见的时候,他那张被焦虑和痛苦挤压的有点变形的脸太令人难忘了。当时,我刚打完饭,正张望着四处找座儿,在一个角落的位置看到一个中国学生,正索然的吃着饭。走近...

柏林墙:改变世界的两个吻
大西洋畔 康采思 / 特邀专栏作家 一 今天,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柏林,总是免不了要去柏林墙,尤其要看东部画廊那幅已成为柏林墙标志的“兄弟之吻”( The Fraternal Kiss)涂画。这是俄罗斯艺术家德米特里傅如贝(Dmitri...
展望新冠病毒疫情后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凤眼看中欧 曹骞武 特邀作家 新冠病毒肺炎肆虐全球,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在各路媒体上,中外卫政官员和医学专家或信誓旦旦,或言辞绰约,不明就里的芸芸众生,似乎只有用“囤积”物资才能舒缓心中的惶恐不安。除了一些耐储存的食品之外,口罩,成为抢购和储备的首选。在欧洲药房里难见天日的口...


团结起来到明天
头版 作者:在路上 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国爆发后,很快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蔓延开来。目前,已经在全球七十多国家发现了感染病例,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都受到了影响。欧洲三十多个国家有确诊病例,并且感染人数继续攀升,意大利的感染人数更像是脱缰的野马,跑得极快。2月份最后一周是欧...
周五到了
留学天地 作者:三十 许多词在我心里是带着情绪的。 比如“煎熬”这俩字总让我想起美食节目中看到的,在油锅里挣扎着慢慢变红的螃蟹,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难熬。相反,“周五”就是个令人愉悦地能跳起来的词汇。作为一个以会玩(而不是成绩好)而在同学中获得存在感的学生,周五对我的吸引力一...
囤与不囤,这是个问题!
渔樵闲话 舒健勤 /特邀专栏作家 突如袭来的新冠肺炎“大流感”,使得蜂拥哄抢的恐慌在各国不同程度地上演。其情景,尽管并没有好莱坞电影《疯狂的麦克斯》中人们为了生存资源在荒漠中疯狂搏杀的末日炼狱那么可怕,但也出现了不少极端事件,类似澳大利亚两位女子为了多抢几卷“紧俏物资”卫生...
世界骤停难将息
大西洋畔 康采思/ 特约专栏作家 时令已是春分,太阳直射赤道,阳光普照在我们所栖身的这个星球的广袤南北大地上。迎春花纤枝婆娑,黄冠翠蔓,春的首讯已急不可奈而来。路旁竟相绽放的野生水仙,亭亭玉立,简静中不失典雅。还有那经冬历霜的柳树,一点点努力抽芽,嫩蕊初生,几分傲娇。在这大...


法官宣判废止禁令,宋新宁教授胜诉
头版 作者:在路上 编者按:原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UB)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宋新宁教授于2019年9月被比利时移民局禁止在8年内入境申根国家,理由是怀疑其涉嫌间谍活动。宋新宁教授提出申诉,让很多人意外的是,法官判决宋新宁教授胜诉,废止比利时移民局的禁令。《凤凰欧亚》为您讲述事件...


公开歧视亚裔,你会作何反应?
——对比利时恐慌新冠肺炎社会实验的法律思考 任雅茹 编者按:近日,拍摄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地铁里的一段Youtube视频引到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不到一天时间,就有近50万次的点击量。这段16分钟的视频 “Would You React? (你会作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