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医专栏 || 从中医角度谈“上火”和“去火”(下)

凤凰欧亚

优质中欧要闻

比利时本土资讯

季节更替,气候变化快,身体的调节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如果身体未能及时调整好,过度疲劳,饮食不节制,阴阳失衡往往导致上火。 牙痛、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小便赤黄、大便干结都是“上火”的体现。不同部位的症状,反映出来的身体功能异常也是不尽相同的。


五脏,心、肝、脾、肺、肾,都会产生不同的“火”。但中药都有其归经,且同类清热泻火药材可针对不同类型的火,如石膏清肺火,黄连清心火,钩藤清肝火,银柴胡清脾火,大小蓟清肾火等等。所以,一觉得自己上火了,就随便吃下火药是比较盲目的。


通常而言,“去火”是针对外感火邪,让它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中医的治疗方法叫做清热泻火。泻是指把火邪从大小便中排出。刮痧、放血疗法,则是把火邪热气从血中排放。放血部位,一般选在十指的末梢,快速刺破,挤出一两滴血就可以。也可选择在肘窝或委中放血,由于是刺破静脉,出血量大,需要医生来操作。



还有发散(不是发汗疗法),称之为火郁发之,如老百姓讲脓包熟了以后,挑破就没事了,热毒起来扎针放放血,把劲儿泻了。又如,森林着火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水去浇灭它,同时也可以用鼓风机吹它。鼓风机吹就是把它的热劲带走,低于燃点,它就着不起来了。用辛凉发散的药把郁火解开,就是这种方法。


中医治疗火邪,讲究“定性、定位、给出路”。众所周知的疗法叫清热解毒。所谓清热,就是用一些凉性的药,去平衡抑制热性的毒火。解毒,其实是稀释凝聚的毒火。火是热的凝聚,当你把热打散以后,火就灭了。


以下介绍各脏腑“上火”后的症状以及相应的清热泻火解毒的方法。

1肝胆火


肝胆火可能因为饮食比较辛辣而引起,比如说,常吃辣椒、喝烈酒,也可能因为情绪激动,肝火旺盛而引起。而我们今天讲的是六淫邪气里面外感的火热邪气引发的肝胆火,病因和病机与七情和饮食引发的肝胆火有所不同。



这种火容易发生在春夏之交。大家都知道,春天属于木,夏天属于火,而木和火的关系又是木生火。肝胆火的表现就是很多人早上起来会觉得口苦,刷牙的时候会有干哕,虽然没有碰到咽喉,但是有干呕。之所以变得这么敏感,就是因为肝胆的热气带来的邪火上冲,严重时刷牙会有牙龈出血。这些人应该晚饭少吃油腻食物,避免过饱,可以辅助吃酸寒性质的药物,平复收敛肝胆火气,比如,山楂丸和乌梅汤。


肝胆开窍于目,风吹眼睛容易引起眼睛痒和迎风流泪,而有了毒火以后,会出现颜色的改变和形状的改变,出现肿胀,甚至出现剧烈的疼痛,有时候还会伴有结膜的充血。有些人因为游泳得了红眼病,我们也把它归结为外邪所致的肝胆火。这些人可以采用火郁发之的方法,用辛凉解表的薄荷、冰片、木贼、浮萍等中药煎汤外洗熏蒸局部患处,还要忌食辛辣热性的食物。


春天肝胆火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带状疱疹,老百姓叫做缠腰龙,症状:发病部位的皮肤出现绿豆粒大小、张力很大的丘疹、水疱,沿神经分布,集簇状排列,呈条带状。如果发生在胸部、腰部,多自脊柱的一侧斜向前下方,极少对称发病。


患此病者,轻者每簇可间隔有正常皮肤,病情严重者可融合大片的带状分布,数日后由澄清透明的水疱变为混浊的脓疱,部分可破溃形成糜烂。老年人多表现为大疱、血疱,甚至出现坏死。


轻者三周左右即可自然干涸、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重者病程可延长到一个月以上。老年患者常出现剧烈疼痛,影响睡眠,如果治疗不及时,在皮损消退后,仍遗留疼痛,数月不能完全消退。这是毒火没有完全发出的结果。

如果带状疱疹出现在头部、颜面,要警惕侵犯头面部神经而出现头痛、面瘫。如果眼角膜被侵犯,还可能导致失明。年龄大的、体质弱的及患有肿瘤等慢性疾病者,病情会更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还常见一种不全型带状疱疹,病人除自觉发病部位剧烈疼痛外,水疱不出现或出现得很少,很容易被误诊。

治疗带状疱疹中医遵循几个原则。对于严重的带状疱疹,有疱疹的溃破、感染、流脓的,必须要清热解毒泻火,因为这时候毒火已经入心,我们一般常用的方剂就是龙胆泻肝汤或者黄连解毒汤。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火郁发之,我们常用的药是清轻上扬的药,比如说薄荷、蝉蜕,或者是白僵蚕,因势利导帮助人体把毒火发散出来。还有一个治疗轻度带状疱疹的方法,用凉润甘缓的药物,缓解病痛,有个著名的方剂叫做瓜蒌红花甘草汤,效果很好。


最严重的肝胆火是甲型、乙型、丙型肝炎,容易在春夏爆发,严重的会出现黄疸、出血和神志不清等症状。

2肺和大肠火

季节更替,气候变化快,身体的调节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如果身体未能及时调整好,过度疲劳,饮食不节制,阴阳失衡往往导致上火。 牙痛、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小便赤黄、大便干结都是“上火”的体现。不同部位的症状,反映出来的身体功能异常也是不尽相同的。



首先,这种火邪会耗伤肺和大肠的津液。我们都知道,肺叫手太阴,有司呼吸的功能,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推动全身的津液、体液的循环。当它被火热邪气伤害以后,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干燥干咳,这种火热邪气会把肺、支气管、鼻腔的黏液消耗掉,人就会出现鼻子发干、咽痒、喉痒、干咳的症状。有的人还会出现皮肤的干燥、瘙痒,以及皮肤红疹、瘢痕等,这都是火邪的伤害。


对于这种火热邪气伤害肺导致的干咳,我们有一些酸甘化阴润肺的药物,另外加上一些辛凉、发散、解表的药物,一方面滋润保护肺,另外,可以泻掉这些火热邪气。辛凉发散解表的药物一般会用到菊花、桔梗、薄荷、蝉蜕。润肺的药物会用到桑叶、麦门冬、天门冬、沙参等等。这时候切忌用一些辛温的、燥烈的、伤阴的药物。用白茅根煎汤煮水代茶饮用,对于预防和治疗火邪克肺引发的鼻出血有很好的效果。


火邪伤肺的另外一个表现是鼻子出血。轻度的鼻出血,其实就是因为鼻腔黏膜干燥,稍微触碰抠挖导致渗血,不久就会结成血痂。中度的鼻出血,可以用凉水拍拍脑门、塞个棉球止住。严重的鼻出血,奔流喷涌不止,而且发作频繁,就需要通过手术或药物来治疗。用白茅根煎汤煮水代茶饮用,对于预防和治疗火邪克肺引发的鼻出血有很好的效果。


火邪侵犯到大肠以后,会造成大肠津枯便秘,就像河里的水被烧干以后,船就不能行走了,病人会出现大便干燥,有的人会十多天没有大便。出口闭塞了,这种邪火就会往上冲,人就会出现夜不能寐,甚至看东西出现重影,中医称之为目不了了,睛不和。热邪再往里走,侵犯到心包和心以后,就会出现更严重的抽搐痉挛、神昏谵语这些症状,中医称之为撮空理线、循衣摸床。


治疗这种肺和大肠的火热邪气造成的津枯便秘,中医用通腹泻热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釜底抽薪。当我们看到锅里的水开了以后怎么办?赶紧把灶底下的柴火给抽出来,让火降下去。这种抽薪的方法其实就像拔开塞子一样,把在体内的燥屎排出去,也就缓解了上面的高热危急的症状。我们经常用的方剂有大小承气汤,用量和煎煮方法都有所区别,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出现了津枯肠燥的情况以后,也可以用灌肠的方法,用香皂、肥皂,或者甘油灌到肛门里面,帮助那些数日甚至十数日不大便的人排出大便,缓解患者的一些症状。


肺和大肠的火邪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它会进一步发展,就会转向手厥阴心包经。所以我们不能忽视火邪在肺的阶段,应当及时治疗,御敌于城门之外。

3心包和三焦火


由外感六淫邪气中的火邪导致的心火,容易发生在夏天,但是有时春末或秋初的时候也会发作。中医称之为温病,这个“温”是三点水的温。如果这个病出现大面积流行传染的话,我们就把它叫做瘟疫了,这个“瘟”是病字旁的瘟。



心包是保护心脏的门户,也就是说,突破心包以后,它就会直接伤害到人的心神,就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火热邪气侵犯到心包以后,有什么样的症状呢?这个门户具体在哪儿呢?其实就在我们的哽嗓咽喉,也就是大家现在所熟知的扁桃体。


五脏在体表都有开窍,肾开窍于耳,肝胆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唯独心开窍的地方是舌。舌没有孔,不是窍,那么心包开窍于哪儿呢?就是我们的咽喉,而扁桃体就是守卫咽喉的卫士。所以,当心包感受热邪以后,就会出现咽喉的肿和疼,严重的会出现吞咽困难,吃饭喝水都咽不下去,还有的干脆就水米不进。这种咽喉肿疼一般都会伴有高烧,这种高烧是属于喜欢吹凉风、喜欢凉快地儿,不怕冷的那种高烧。


在古代,中医认为应该清除进入到心包的这种热毒,否则就会引起心律的紊乱,让人高烧同时伴有严重的心慌和心跳,另外,也容易患上现代医学所指的心肌炎。中医怎么办呢?我们用内服药,就是非常厉害的苦寒、清热的药,比如说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等大剂量的苦寒药,需要的话还可以加入牛黄、羚羊角这些有透解功能的辛凉药物。


如果咽喉肿痛灌不下药怎么办?中医还有外治法,一般我们用冰硼散,吹到人的咽喉上去。古代还有挑脓、刺破脓肿的办法,就是把扁桃体的脓肿挑破了,让脓排出来。排出来以后,热毒泻掉了,体温也就下来。热毒上攻会导致扁桃体肿大,但不要轻易切除扁桃体。它除了生理上会保护心神以外,还有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保护。


心包对应的腑是三焦,受了火热毒邪以后,容易出现的症状就是淋巴结的肿大。淋巴结一般分布在我们的下颌、腋下、大腿窝等处,这些地方突然出现了红肿热疼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淋巴结附近有了伤口、破溃或者病菌,比如有了口腔溃疡或者牙龈的感染以后,就会在下颌淋巴出现肿疼。有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会容易在腹股沟附近的淋巴结出现肿疼,这都是热毒侵害到了三焦的表现。中医一般用一些清热解毒散结的药物来治疗,效果非常好。常见药物有夏枯草、连翘,有时候会用到玄参和生牡蛎、浙贝母。毒火比较重的,要用蝎子和蜈蚣等虫类药,以毒攻毒。

4脾胃火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胃受了火邪首先表现在口唇干燥、脱皮,甚至有些人口唇干裂出血。这与人所处的地域环境和气候变化都有关系。中国南方尽管热,但是比较湿润,北方热而且还干燥,所以南方人到了北方,容易出现口唇干裂。现代医学会把这种症状诊断为唇炎,也就是口唇上火,有了炎症,适当涂抹一些外用药,这样做效果也很好,但是容易复发。应该把脾胃的火热邪气驱赶走,让脾胃自身产生的津液能够滋润濡养到这个地方。


中医的治疗方法就是清除脾胃的火邪,一般我们用的药物是辛凉入脾胃的药物,比如说,秦艽、银柴胡、胡黄连,这些药物能够帮助消化掉人体的食积,另一方面能够宣散或者驱赶脾胃中的邪火。要注意饮食清淡、凉润,不要吃过于辛热、辛辣的食物。


脾胃火的一个表现是口腔黏膜容易出现溃疡,即口疮。这是因为心火过于亢奋,影响到脾胃,导致食欲亢进,特别愿意吃滋味厚重的食物,造成口疮。这种口疮应该用苦寒、清心火的药物,如黄连、栀子、茵陈等治疗。

另外一种火,是吃的东西引起的胃火导致的,这种胃火也不完全是真火,它是一种吃进去的东西不消化,在胃里停滞过久,就好像把一堆东西渥堆、发酵,产生的热一样。简单说,就是食积导致的反复出现的口腔溃疡。这些人往往会表现为腹部比较坚硬、比较凉,而上半部分又是一副火烧火燎的样子。这种情况应该用消化食积的方法,通腹泻热,把胃里面的积滞解除了,把胃的功能恢复了,口疮也自然会痊愈。


我们今天说的脾胃火,与季节变化有关,而且有时候与女性的生理变化周期有关,每到来月经的时候,会定期出现口腔糜烂。这种情况其实也是一种火热邪气潜伏在脾胃里面,到了月经期来的时候,肝气一旺,肝木克伐脾土,脾土一弱,火就表现出来。治疗与月经有关的口腔糜烂,我们一般用升阳散火、固摄脾土的方法,用偏于芳香,偏于辛、微温的药物,帮助脾胃把湿气、火气散出去,就是所谓的火郁发之,所用的方剂叫做升阳益胃汤,或者逍遥丸。


5肾火


肾在五行里面属水,怎么会有肾火?其实中医把任何脏腑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肾本身有肾阳,也有肾阴。制造人体的津液、体液输布到全身,帮助人平静、降温的功能我们叫肾阴;另一方面把这些阴液化开输布到身体的动力或者能量我们叫肾阳。我们知道肾阳不足的人往往会出现阳痿早泄,或者是遗精和遗尿。那么如果肾阳过亢,我们就把它称为肾火。


很多人知道,更年期的女性会出现烘热、出汗、手脚心发烧的这些症状,其实这都是肾火的表现。而我们今天讲的是由外来的邪气激发起人的肾的阳气和能量过于亢奋导致的疾病和症状。它最大的表现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青春痘。

现代医学认为,青春痘跟人体到了青春期性成熟,激素水平高低和分布的部位有关系。中医认为,外来的这种火热邪气把人的肾火肾阳鼓舞起来以后,同样会引起人的肾阳,就是刺激人的生殖功能的阳气出现了亢奋,就会导致人出现痤疮。《黄帝内经》说过一句话,“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中医讲的“劳”有的时候特指房劳,也就是性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当人出现这种情绪感情,涉及性的波动以后,人会出现脸红、心跳、出汗,而当这时候又被外界的风热风寒邪气一吹,容易郁闭在皮下和肤内,出现郁结而形成痤疮。


痤疮俗称“骚疙瘩”,就是人在青春期的时候,会在体液汗液里面分泌出自己特有的那种激素和味道,而这种味道和激素如果不得宣泄,就会郁闭在体内,形成一种红包,这种红包如果不能很快得到消除,它会出现感染,有的会变黑变紫,有的抠破以后,还会留下永久性的疤痕。


那么怎么治疗这种外来邪气引起人的肾火?我们有两个方法:第一,我们要从内部制约它。我们知道土是能够克水的,也就是说人的脾胃功能如果正常的话,可以平衡和抑制肾的阳气,不让它乱动。为什么有些人会长痤疮,有些人不长呢?差别就是,这些人的脾胃功能好,那些人脾胃功能差。


我们经常看到那些把自己脾胃功能伤害的人,反而会出现大面积的痤疮的爆发,有人会长在脸上,有些人还出现在后背,他们是怎么破坏自己脾胃功能的呢?无外这么几点,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或饮食生冷。所以治疗这种痤疮,我们首先就是要帮助人恢复它的脾胃功能,也就是恢复制约肾火的土的功能。脾胃功能虚弱,就像家长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就在那乱跑,脸上就会老鼓起红包。把脾胃功能恢复以后,我们就会用一些帮助人收敛肾精,宣散外来邪热的方法,用一些比较温性的中药来治疗这种痤疮。


治疗痤疮,切忌用苦寒伤胃的药。很多人一见痤疮就是火,然后用凉药,一吃凉药把胃伤了,结果导致痤疮此起彼伏,越治越多。夏天是容易出现青春痘的季节,建议大家越到热的季节,越要喝热饮。


有了痤疮以后,切忌为了顾及面子,去挤、去抠、去挠、去刺激它,要通过内部的调理来达到治疗目的。


防治各种“上火”,首先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其次是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同时,无论是哪种内脏器官出现的“火”都和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所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是人们抵御疾病重要的“灭火剂”。


(文:比利时中医药联合会陶丽玲、黄文平)

《凤凰欧亚》隶属欧洲百事达传媒公司

微信公众号与“凤凰欧亚网”同为媒体矩阵

以欧盟首都比利时为中心

提供最新比利时和欧亚资讯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