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西方“新冷战思维”
渔樵闲话
舒健勤 / 特邀专栏作家
在全球还饱受新冠病毒肆虐之时,西方的某些政客闲得心慌,不断出来表演、甩锅和搅局。4月10日,日本和美国相继呼吁本国企业撤出中国。媒体报道,日本宣布提供20亿美元的资金用以支持日企撤回日本,2亿美元支持日企搬离中国转向东南亚等地区。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呼吁,美国政府提供美企撤出中国的全部“搬家”费用,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修等所有开支,将给予100%直接报销。同日,美国司法部要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撤销对中国电信美国分公司的运营授权,禁止其在美国的国际通信服务,因其涉及国家安全。

美、日在同一天就同一件事“同框”,确实有点“巧合”了。其理由也相同,即确保国家安全和避免对中国产业链的过度依赖。虽然消息来自媒体,美国的建议仅出自一个虚职的“顾问”而非官方,该建议能否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也有相当长的过程和不确定,但若美、日政府果真拨巨资推动企业撤离中国,其产生的示范效应非同小可。其后果,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来说都将极为可怕。
近年来的种种迹象,标志着时代已经生变。在既有全球化道路严重受阻的同时,人们对所谓“新冷战”的担扰也在不断强化。相对于上个世纪1947-1991年间美国-北约、苏联-华约两大集团间你死我活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斗争,以及1985年后以《广场协议》为标志的美、日经济竞争,这一轮搞事的带头大哥依然是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而中国则被抛到了新漩涡的中央。四十年来面对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西方仇华力量各种手段齐上阵,拉、防、堵、限、打,兼而有之。从政客、媒体到民间的声音中,“中国威胁论”或“黄祸论”一直从未间断过,其目的是要强化新冷战思维,“制造”新冷战环境,阻止一个与之不同的、“异类”中国的崛起和复兴。
新冠病毒大流行,是百年一遇的偶然事件,但它加剧和放大了既有趋势的发展。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悄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猛然意识到,东土的“野蛮人”已经来到门前。在新一轮工业革命这些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新经济形态上,中国几乎是霸屏的节奏。在着急忙慌应对当前“大流行”的战疫中,口罩、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的短缺,使得美欧日“震惊”地发现,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比想像的还要严重。中国在全民抗疫中体现出的国家动员能力,也委实让世界生畏——尽管很多人对“专制防疫”不以为然。
在大西洋两岸仍然“制度自信”的同时,却是西方的“集体性焦虑”,这才有了政客们挂在嘴边的“我们不能再依赖任何国家,必须实现全方位的独立”。 近年,在美、欧对华政策大讨论和大转向,以及从贸易战到外资审查、从疫情救市到潜在撤资等一连串事件中,西方所表现出来的赤膊上阵、不惜一切代价的“硬杠”打法,都使人真切感到,全方位的新冷战时代或许已经到来,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军事战、舆论战……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可以想象的是,当疫情大流行过后,针对中国的新冷战思潮和动作,无论在西方国家的政府还是民间,都将比疫情前更加明显。
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战难,和亦不易!面对西方“传教士”的指指点点以及咄咄逼人、甚嚣尘上的对抗阵势,中国将对之的,是高调硬杠还是反求诸己?是外向扩张还是内向收缩?是高歌猛进还是休养生息?考验北京政治智慧的时候到了。